400-123-4657

新闻资讯分类
加强新时代检察信访工作新闻发布稿发布日期:2024-08-12 浏览次数:

  信访工作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群众利益无小事,件件诉求皆民生。近年来,全国检察机关坚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习法治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采取多种举措促进信访矛盾实质性化解,维护司法公正,助推社会治理。2019年以来全国检察机关接受群众信访量逐年下降,2022年全国检察机关共接收群众信访77.7万余件,比2019年下降17.3%。我们的主要工作有:

  因法律上没有硬性规定、工作力量不足等多方面原因,过去检察机关接收的群众来信,不少未予及时回复。2019年,最高检提出对群众信访“7日内程序回复、3个月内办理过程或结果答复”。张军检察长反复强调,这是为民办实事的举措,压力再大、人手再缺也要做到。最高检研究制定《人民检察院办理群众来信工作规定》,规范群众信访接收、回复、办理和答复等各环节工作。通过加强信息化建设、配齐配强控申检察队伍、强化督导检查、定期回头看等措施,抓实群众信访件件有回复。

  2019年以来,全国检察机关收到的350万余件信访均在7日内告知“已收到、谁在办”,3个月内办理情况答复率超过95%。最高检积压的一批陈年来信也全部予以回复。群众信访“件件有回复”顺应人民群众急切期盼,有利于及时有效化解矛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只要把信访群众当亲人,把群众的来信当家书,用心用情答复,就能获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如马某刑事申诉案,为了核实其诉求和相关法律程序,最高检承办检察官主动致电信访人。信访人来信说:“又发短信又打电话,‘群众事情无小事’在最高检实至名归。”之后,马某未向最高检重复来信。

  习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为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吸纳民意、汇集民智,最高检印发《人民检察院审查案件听证工作规定》等文件,在信访案件办理中全面推行公开听证制度。通过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民监督员、律师、村(居)委会代表以及专家学者等担任听证员,就案件事实、法律适用等疑难、争议问题进行针对性听证,充分听取听证员的意见建议,进一步增强检察机关申诉案件办理工作的透明度,让申诉人以看得见、听得到的方式感受到司法温度。2019年以来,全国检察机关控告申诉检察部门开展公开听证案件数量逐年上升,信访矛盾化解率也逐步提高。2022年共开展公开听证案件2.7万件,矛盾有效化解率为82.2%。

  为减少信访人诉累,最高检研究制定《人民检察院办理控告申诉案件简易公开听证工作规定》等文件,大力推广简易公开听证。同时,为让身体不便或居住偏远的信访人也能参与公开听证,检察机关创新运用“上门听证”的新形式,主动到信访人家中开展听证,把矛盾化解在信访群众“家门口”,用心用情纾解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如一起故意伤害刑事申诉案,罗某某申诉的主要症结在于被告人从未作出道歉并赔偿。考虑到双方系邻居且案发前关系较好,为帮助申诉人解开“心结”,修复社区邻里关系,经罗某某同意,检察机关邀请律师、区矛调中心调解员、申诉人所在街道工作人员代表等作为听证员,到罗某某所在社区举行公开听证,成功促成被告人当场向罗某某赔礼道歉并赔偿损失9万元,罗某某表示接受道歉并息诉息访。

  各级检察院检察长带头办案,是贯彻党中央关于全面开展领导干部接访下访活动的具体举措,也是落实司法责任制改革的必然要求。检察机关受理的群众来访,尤其是控告申诉案件,大多数是法律结论生效、程序已经终结,要化解矛盾、纠正可能存在的错误,工作难度极大,正需要领导干部带头“啃硬骨头”。最高检要求各级检察院检察长带头办案,尤其是要办理疑难复杂控告申诉信访案件。通过院领导带头办案,以点带面,推动控告申诉检察工作的整体提升。最高检进一步提出,对“三类案件”(首次到检察机关申诉的刑事案件、检察机关作为赔偿义务机关的国家赔偿案件、立案监督案件)要尽量由院领导办理或包案化解。对于首次到检察机关申诉的刑事案件,通过院领导包案,能够有效化解矛盾,避免程序空转。2022年,全国检察机关院领导包案办理“三类案件”2万件,办结1.5万件,再次信访的只有200余件。

  最高检院领导以身作则,2022年共包案20件,已全部办结,有效化解率近七成。如我包案办理的四川邹某奎重复信访案,我与四川省检察院、泸州市检察院案件承办人组成工作专班,审阅了全部案卷材料,共同研究案件的化解方案,确立了查清诉求、上门听证的化解策略。工作专班到邹某奎家里开展上门听证,邀请了3名基层组织代表担任听证员,就邹某奎信访反映的4个问题逐一进行了回应,消除了他的不满和疑虑,最终解开了他的心结,圆满化解了这起重复信访10年的积案。

  习强调,要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写在法律条文中的公平正义需要被呈现、被感知、被接受,才能活化为人民群众心中的公平正义。有些司法人员秉持“结案了事”,就案办案,不能针对案件的具体情况和当事人的实际诉求做深入细致的实质性化解工作,案件办理是守住了法律正确的“底线”,但未能追求“三个效果”有机统一的“高线”。检察机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提出变“结案了事”为“案结事了”,尤其是针对重复信访积案,采取多项举措,力求解“法结”与“心结”,实质性化解信访积案,更加有效减少社会矛盾。

  最高检先后组织开展全国检察机关“集中治理重复信访、化解信访积案”专项工作和信访积案清理“回头看”活动,对一批五年以上重复信访案件,通过交办督办、领导包案等措施,释明法理,尽可能化解信访人心结,同时与多部门协作,着力解决其实际困难。专项清理的重复信访案件化解率达到60%以上。

  此外,最高检依托“三色信”(绿橙红)制度,求极致办好绿信(第一次来信),主动致电信访人沟通橙信(重复来信2-4次)、逐级建立红信(重复来信5次以上)积案库,通过交办督办、领导包案、公开听证等方式进行化解。2022年来信量、重复来信量、新增重复来信量均大幅下降。

  很多申诉案件,尤其是刑事申诉案件,因为被告人没有赔偿能力,被害人的损失无法获得赔偿,甚至出现因案致贫、因案返贫的问题,导致群众持续信访。检察机关深入开展国家司法救助工作,有效解决被害人生活面临的急迫困难,帮助其回归正常的生活,发挥了重要的息诉解纷作用。2018年4月,最高检部署开展“深入推进国家司法救助工作”专项活动,先后与原国务院扶贫办、全国妇联等会签文件,将国家司法救助工作深度融入脱贫攻坚、融入救助困难妇女工作。近年来,最高检进一步加强与国家乡村振兴局的沟通和协作,以司法救助助力乡村振兴。随着工作深入推进,检察机关司法救助在办案规模、工作机制、工作质效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发展。司法救助工作已经贯穿到检察办案的各个环节,覆盖了检察业务全范围。据统计,2018年以来,全国检察机关共救助19万余人,发放救助金23亿余元,其中2022年救助8.1万余人,发放救助金额8.6亿余元。

  如谢某诈骗案中,谢某利用驻村干部身份,以购买公租房等借口骗取30名村民200余万元,用于赌博挥霍。该案被害人中有12人系农村困难群众,存在“因案返贫”“因案致贫”风险,且谢某没有赔偿能力。检察机关依法启动司法救助程序,决定为这12名被害人申请司法救助金9.6万元。同时,积极开展扶贫、低保政策落实等帮扶措施,立足长远保障被害人的生活,进一步兜牢民生底线。

  下一步,检察机关将坚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关于信访工作的指示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用心用情做好群众工作,进一步畅通群众诉求表达通道,进一步抓实群众合法权益保障,进一步做优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以更高水平的控告申诉检察工作服务保障中国式现代化!

  最高人民检察院 (100726)北京市东城区北河沿大街147号 (查号台) 010-12309(检察服务热线)

  为了获得更好的使用,建议使用谷歌浏览器(chrome)、360浏览器、IE11浏览器。